源于辽宁日报
绿色决定发展的成色。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我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早,重化工业比重大,能源资源消耗大。打好这场战役,对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项目537个,全省化工精细化率达到46.2%,较2022年提高2.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9.5%。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推进绿色转型不仅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关乎其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向“绿”而生、逐“绿”而行,成为每个企业的“必答题”。
辽宁省企业大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交流活动,邀请了众多省内外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寻答案。
强信心: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有可为
“以科技创新助推辽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壮大辽宁绿色低碳产业”……在这场交流活动中,嘉宾们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在分享中详细分析了辽宁的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指出能源与工业部门是辽宁主要的碳排放部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水泥、建材等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碳排放压力。
刘中民表示,对辽宁来说,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是手段,在能源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辽宁大有可为。“比如,在石化方面,辽宁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产能居全国第二,可以抓住甲醇储备基地建设的契机,构建煤-油融合新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化、高端化、高值化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认为,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得天独厚。
“辽宁是钢铁石化大省,这些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恰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作为国家确立的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之一,辽宁积累了丰富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比如鞍钢的钢化联产模式,实现了炼钢副产物焦炉煤气及转炉气的高附加值利用;盘锦的水稻精深加工,实现了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等,成果令人欣喜。”朱黎阳说。
台上,嘉宾分享不停;台下,企业家频频拍照、记录。
“专家的分享,让我们强烈意识到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管理室主任刘上源表示,目前,凌钢正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开展关键指标能效攻坚,落实更加全面、更深层次的节能降耗工作,接下来将继续深入推进绿色转型。
献良策: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点
“科技创新”是这场交流会当之无愧的高频词,也是与会嘉宾给出的企业向“绿”转身的良方。
许多企业家在发言中引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奥克控股集团股份公司是辽阳土生土长、市值超百亿元的精细化工领军企业,多年来,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企业绿色发展。奥克控股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认为,化工企业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在坚守环氧乙烷精深加工的同时,通过国际领先的技术,将环氧乙烷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资源化,生产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精细化学产品,再将其用到新能源电池的制造中,这个做法为企业降本增效,一举两得。”
绿色发展,也离不开储能这一关键技术。着眼储能行业发展,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源建议,应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让飞轮储能向更高精度、更高能量、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发展。
成功实践的案例,给现场更多企业以新思路、新启迪。
位于辽阳的华燚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目前正在建设,总经理张新光介绍,未来,公司将主要专注于回收报废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并对其进行二次检测及专业组装,将之用到智能家居、储能等领域,实现余能最大化利用。
让更多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方式,我省已有相关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提升节能降碳能力为重要方向,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低能耗高能效的新兴产业。同时,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加大对节能降碳项目支持力度。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愿更多辽企能加快创新步伐,锻造绿色新优势,在辽沈大地上绘就更多更美的绿色画卷。